百亿美元“紫金帝国”易主

作者:jrs直播 时间:2025年07月03日 18:00 分享


百亿湖人转手,资本改写NBA

2025年6月19日,一个足以写进世界体育史的交易达成,NBA的“权力版图”即将改写。

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,自巴斯家族接手以来拥有11座总冠军的NBA顶级豪门洛杉矶湖人队即将易主,迎来权力更迭。巴斯家族将以约10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其持有的66%股份的大多数控制权,买方则是早已投资湖人体系多年的资本大鳄——马克·沃尔特(Mark Walter)。

执掌湖人46年的“巴斯王朝”将落下帷幕。今年下半年交易完成后,巴斯家族将保留约15%的少数股权,而沃尔特的持股比例将从其现有的约27%提升,一举成为球队新的控股者。

这不仅是NBA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控股权交易,更是美国职业篮球资本逻辑全面转型的标志性事件。从“球迷老板”到“私募操盘手”,NBA已进入真正的金融时代。

巴斯家族,“紫金教父”的落幕

如果没有杰里·巴斯(Jerry Buss),今天的湖人可能只是一支普通的洛杉矶球队。

1979年,这位房地产投资人以67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洛杉矶湖人队、NHL洛杉矶国王队及斯台普斯中心(现湖人队、国王队主场)等资产。其中,湖人的单独估值约为1800万美元。

自此,这位深谙娱乐工业的投资人,用“好莱坞方式”改造了球队——球星、拉拉队、现场灯光、观众席的明星和快速节奏,缔造了“Showtime Lakers”。在他的领导下,湖人赢得了10座总冠军,成为NBA商业化的金字招牌。

老巴斯的“权衡之术”

1996年,杰里·巴斯做出了一个影响湖人20年的决定:湖人以上亿美元的合同迎来魔术队弃将沙奎尔·奥尼尔,并用第13号签选中了17岁的科比·布莱恩特,两人的配合打造出了“OK组合”。当湖人在2000-2002年完成三连冠后,30岁的奥尼尔提出顶薪续约要求,而24岁的科比商业潜力才刚刚崭露头角。2004年总决赛湖人失利后,巴斯选择交易奥尼尔、解除菲尔·杰克逊(杰里的大女儿珍妮的前未婚夫)主教练职务,并将科比定为团队核心。

这是一次典型的权力调整,也是一场资本注资方向的重新规划:湖人用未来的“核心资产”置换掉过往的“重负结构”,稳住了未来十年的流量基础和战绩可能性。

吉姆·巴斯的“风险试错”:从少年拜纳姆到豪华阵容翻车

老巴斯在世时,就培养二儿子吉姆·巴斯(Jim Buss)和珍妮·巴斯(Jeanie Buss)接手湖人的事务,主要扶持了吉姆·巴斯进入管理层。吉姆2005年拍板选中中锋拜纳姆,被视为一次“高风险押注”。2007年,科比一度向管理层施压“逼宫”,要求交易来更成熟的控球核心(如基德),但吉姆坚持押注拜纳姆,被批“固守纸面潜力”。

2008年保罗·加索尔加盟后,湖人迅速重返总决赛两连冠。吉姆在2012-13赛季组建“超级F4”(科比+纳什+霍华德+加索尔),最终因队内磨合失败、加索尔和科比陆续受伤、战绩崩盘而彻底被诟病。2013年老巴斯去世后,吉姆全面接管湖人的运营,但球队陷入连续多年的重建,吉姆的“继承人资格”遭遇信任危机。

珍妮的权力反击:以业绩之名完成控制权交接

珍妮·巴斯掌控媒体公关、与联盟关系和赞助体系多年,具备家族内部“软实力”。老巴斯先前在世时不愿让其掌权的原因是担心她的前未婚夫菲尔·杰克逊插手家庭事务。2017年,吉姆带领下的湖人三年未进季后赛,她以此为依据联合董事会罢免其运营职位,同时聘请魔术师约翰逊出任总裁。她借此建立起新的“股东联盟”,完成对家族权力的收编。

随后,她重构球队财务结构,清理高薪低效合同,成功引进勒布朗·詹姆斯,并签下戴维斯,夺回竞技与商业双赢的主动权。

科比:从王座到纪念碑的过渡

作为巴斯父子时代的中轴人物,科比在多个阶段都曾试图参与管理层影响力的塑造。2007年他“逼宫”交易,2013年重伤后仍获巨额续约,被外界解读为“情怀优先”。

2016年退役后,他推荐自己的经纪人罗伯·佩林卡担任总经理,意图在“退役后参与球队治理”。不幸的是,他在2020年直升机事故中遇难,成为湖人历史中最具象征意义的“精神图腾”。不过,佩林卡却一步步向上攀登,在今年4月被任命为湖人总裁。

科比留下的,不只是五座冠军奖杯,更是一段横跨二十载的资本博弈:他既是湖人的“流量发动机”,也是巴斯家族治理权争夺中的重要筹码。

湖人的权力更迭,并非简单的家族纠纷,而是一场围绕资本结构、球星主导权与治理模式的多重博弈。从杰里的个人决策,到吉姆的失败试验,再到珍妮的现代化治理,这是一部真实演绎的家族资本剧。球星、经理、董事会、信托条款,每一环都像是体育资本化时代的缩影。而湖人,只不过是最早向华尔街敞开大门的那一座“球馆”。

为何要卖

巴斯家族的出售看似突然,但从资本逻辑来说,早就有迹可循。

2013年,杰里·巴斯去世后,其66%的湖人股份通过信托方式由六个子女平均持有。然而,豪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家族权力斗争的戏码。尽管老巴斯的大女儿珍妮在过去12年里坚持守住对湖人的控制权,但她的兄弟姐妹早已倾向于出售。据ESPN报道,这次交易最终能成,正是因为其他五位家族成员达成一致、通过多数表决推动了交易。

而巴斯家族的下一代普遍缺乏运营湖人的兴趣,珍妮年满63岁,缺乏继任者。出售不只是“赚钱”的手段,更是巴斯家族的退出机制。虽然巴斯家族将失去控股权,但珍妮仍将继续参与湖人的运营管理工作。

2024年底,NBA球队的平均估值已升至44-46亿美元,而湖人的估值在今年直接飙到100亿美元,远超此前凯尔特人与独行侠等队的高价转手案例。作为尚未扩容的联盟顶级资产,湖人具备“不可复制的IP垄断性”;现在出售,是在最大化家族财富兑现。

体育资产的“运营门槛”提高了。过去球队是家族产业,现在的NBA早已变成全球化商业机器。拥有球队不仅要砸钱招人,更要在版权、数据、数字授权、博彩、内容发行等方面布局。这对“传统家族”而言,门槛太高。

正如一位NBA内部人士对ESPN所言:“巴斯家族的财富主要与湖人紧密绑定,而当今大多数NBA球队老板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来自体育之外的行业”。这意味着,留在牌桌上,要么自己是金融玩家,要么就被金融玩家收购。

从乡村少年到资本巨鳄:马克·沃尔特的体育帝国

65岁的湖人新晋老板马克·沃尔特并非出身豪门。1960年,他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(Iowa)农村,父亲Ed是当地普通的混凝土砌块厂工人,从小到大他热爱体育,是棒球队芝加哥小熊队(ChicagoCubs)的球迷。

尽管出身普通,但他凭借出色的学习天赋,靠奖学金读完克雷顿大学(Creighton University)获得会计学士学位,又从西北大学法学院(Northwestern University)获得法学博士学位(JD)。

1996年,他创立了投资公司LibertyHampshire Co,凭借房地产投资的成功积累了第一桶金。

1999年,通过抵押贷款公司CEO托德·莫利的引荐,结识了保险业金融巨头古根海姆家族,并和其共同创办了“古根海姆合伙公司”(Guggenheim Partners),成为其CEO。这家私募巨头管理着超3450亿美元资产,横跨保险、信贷、基础设施、媒体等多个赛道。

2012年,沃尔特创立了TWGGlobal,旗下业务涉及金融服务、保险、科技、体育、媒体、娱乐等,企业价值超400亿美元,目前他拥有该公司约21%的股份。

沃尔特并不是“玩票式”的老板,他对体育资产有着强烈的“猎人视角”,早已是欧美体育资本地图上的活跃身影。从2012年起,他在体育圈的收购轨迹清晰有力:

2012年,他主导以21.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LB道奇队,持股约27%,此后重金投入训练基地升级、内容版权运作和拉美市场推广,十年间市值翻了近五倍;

2014年,他入股WNBA洛杉矶火花队,持股约16.7%;

2021年,他斥资13.5亿美元收购湖人约27%股权,并获得湖人多数股份的优先购买权;

2023年,他旗下的集团宣布建立全新职业女子冰球联赛;

2022年,他与Todd Boehly的博利财团一同收购英超切尔西;

2025年,他持股凯迪拉克F1车队,宣布加入NBA“湖人控股战”终局。

到今年年底湖人交易完成,马克·沃尔特即将构建一个横跨NBA、WNBA、MLB、英超、女子冰球的 “全球IP联盟”,不断提升在体育版权、内容分销、粉丝经济中的掌控力。

缘何要买

对于沃尔特来说,湖人不只是NBA队伍,更是一张全球资产网络的“估值中枢”。

地理优势+品牌效应

洛杉矶是美国最核心的体育+娱乐双重市场,湖人拥有世界级的球迷群、商业曝光和品牌张力。它是NBA最有历史沉淀与明星密度的球队之一——魔术师、科比、奥尼尔、詹姆斯,“紫金队”本身就是流量密码。

这支球队拥有全球最昂贵的球票、最优质的赞助资源和最多的明星资源。Crypto.com Arena(原斯台普斯中心)不仅是球馆,更是一台资本娱乐工业机。

稀缺性和流量双重天花板

湖人是NBA中粉丝基础最广、商业变现最强的球队之一。在中国、菲律宾、南美等区域都有庞大的忠实群体。科比、詹姆斯、戴维斯、东契奇,每一代球星都在湖人创造过商业爆点。

根据《福布斯》2023年NBA财务榜单,洛杉矶湖人队当年收入为5.22亿美元,EBITDA(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)达1.99亿美元,在联盟中名列前茅。这背后,是球队在全球范围内极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变现能力。据媒体估算,其2024赛季的全美直播场次依然领跑联盟,广告分成预计超亿美元,而围绕詹姆斯的退役安排,新星交易的传闻,和新核心东契奇的加盟,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关注度和品牌溢价空间。

“内容控股”的战略闭环

沃尔特的资产布局逻辑是“横向补链”:

道奇负责北美本土票房+日美市场变现(如顶级薪水签下大谷翔平);

切尔西负责欧陆流量;

湖人承接NBA全球内容管道,特别是亚洲+拉美;

女子冰球联盟则提前卡位政策红利与新消费趋势。

对沃尔特而言,他买下的不是球队,而是一台全球范围内持续印钞的文化IP发动机。

一场体育投资风暴的开端

湖人的这场交易并非孤例,而是更大风暴的一部分。

湖人的易主是NBA近年来“资本结构专业化”趋势的典型体现。从过去由巴斯家族六人通过信托控股的家族治理,到如今集中于一位财团型资本掌门人手中,湖人的交易结构明显朝着“机构化、流动化、专业化”方向演进。

体育已成为新兴资产配置的入口。

过去几年,NBA已有包括太阳、独行侠、奇才在内的多支球队发生股权结构调整。接盘者的身份足够说明问题——从主权财富基金,到私募巨头,再到新兴富豪,体育资产正成为全球高净值资本的新目标。

NBA逐步放宽了对球队投资人的身份限制,允许机构投资者和跨国财团通过结构化工具(如基金平台)入股球队,标志着“球队资本结构的金融化改革”全面提速。

2021年4月,私募基金Arctos Sports Partners成功收购金州勇士队约5%的股份,彼时球队整体估值约55亿美元。此后,Arctos在NBA股权市场持续布局,先后投资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和费城76人队的母公司Harris Blitzer Sports &Entertainment,形成跨球队、多资产平台化布局,迅速成长为联盟内影响力最大的“体育财团资本”代表之一。

2021年7月,私募基金Dyal HomeCourt(第一家允许购买NBA球队LP股份的基金)完成了对菲尼克斯太阳队母公司的一笔少数股权投资,当时太阳队估值约为18亿美元。2022年底,太阳队以40亿美元估值转让控股权,Dyal由此实现了约1.5倍的估值增值。

2023年6月,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 QIA(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)通过 Arctos平台收购了华盛顿奇才队母公司 Monumental Sports& Entertainment约5%的股权,交易估值为40.5亿美元。这意味着中东资本开始在北美职业体育资产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2023年12月,美国赌场巨头米里亚姆·阿德尔森家族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达拉斯独行侠的大部分股份,这成为了NBA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部分控股权转让之一。

2024年,交响乐科技集团(Symphony Technology Group)的管理合伙人比尔・奇泽姆以61亿美元的价格从格罗斯贝克家族手中收购波士顿凯尔特人队。

与昔日明星老板“情怀控股”不同,今天的NBA正被一批深谙“资产增值+内容变现”逻辑的金融玩家重新定义。

这一趋势背后,是对“体育IP全价值链”的全面争夺:球队作为内容源头、流量平台和社交资源聚合器,具备高度复利潜力。对于新兴资本而言,球队不仅是估值持续上升的稀缺资产,更是撬动国际政商圈层、拓展媒体布局和提升话语权的身份杠杆。

投资者的出发点,已从老巴斯时代的“热爱持有”演变为沃尔特时代的“收益驱动配置”。

结语

46年控股,11个总冠军,从奥尼尔、科比到詹姆斯、戴维斯、东契奇,巴斯家族亲手将湖人打造成紫金王朝。

卖掉湖人,也许是他们对时代最清醒的回应——当体育不再只是体育,情怀与荣耀终将让位于资产与流动性。

而马克·沃尔特的入局,是一场“资本大航海”的宣言:NBA、F1、英超……所有能生成全球流量的内容,都将被金融逻辑重新定义。

湖人,不再是一支球队。它是一种新型资产,一种可交易的文化权力,一台仍在上升期的IP发动机。

这不是终点,而是全新的开场哨。

最新资讯